酝酿12年的“法商服务新战略”:打造法商事务所——这不仅是瀛和的转型宣言,更是对中国法律服务行业传统范式的一次挑战。
01行业困局:当法律服务的“天花板”触手可及
传统律所深陷三重困境:服务局限于诉讼与咨询的“事后补救”,客户粘性在价格战中不断流失,而行业内卷已让差异化成为奢望。更深的危机在于,企业家视角中,法律问题往往被排在现金流、融资、市场拓展之后,甚至认为“找个法务经理就能解决”。
与此同时,AI速度正在让传统竞争力加速失效,当技术颠覆就业结构,商业模式加速迭代,仅告知风险而无力参与价值创造的律师,正滑向商业生态的边缘。
02法商融合:从“风险告知者”到“价值共创者”
瀛和的破局密钥,是引入中国政法大学孙选中教授深耕30年的“法商管理”理论。这绝非概念包装,而是一套重构律所基因的方法论。
“法商不是法律和商业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独立、融合的体系。”瀛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董冬冬强调。其核心在于将法律刚性约束与商业柔性创新深度协同,目标直指客户最本质的诉求——“既安全又赚钱”。这意味着律师的角色必须蜕变:从合同审查者升级为商业模式设计师,从风险预警者转型为价值落地伙伴。
03战略落地:产品、人才、生态的三维重构
如何让宏大理念落地?瀛和选择了三条路径并进:
1、产品矩阵:切入企业经营的“主动脉”
战略摒弃零散业务,聚焦万亿级市场的核心需求:
电商平台合规设计成为突破口。某企业因“税务优化”设计缺陷,引发虚开发票刑事风险。瀛和团队不仅化解危机,更重构其交易流与合同体系,让商业模式真正“跑通”。
数据合规被定位为“流量入口”。尽管短期盈利有限,但其连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枢纽价值无可替代。跨境数据治理、安全体系建设等服务,成为企业应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刚需。
ESG战略服务借势政策东风。随着2030年强制披露时限逼近,瀛和联合学术机构推出“EDG指数”(经济、治理、发展),超越传统社会责任报告框架,直指企业“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增长诉求。
财税规划、企业出海、家族传承、危机公关等模块,共同构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例如整合大众保险、海外律所构建的“出海三件套”,已服务百余家企业跨境落地。
2、人才革命:锻造“六边形战士”
“很多律师和老板聊不下去,因为思维不同步——老板眼里现金流才是命脉。”为弥合认知鸿沟,瀛和启动两项关键工程:
法商博士班(DBA):由孙选中教授亲自授课,首期限额18人,律师与企业家同堂研学。目标不是学位,而是打通商业语言。一位参与合伙人感慨:“读EMBA是为理解高管想什么,这是法商人才的必修课。”
“六边形能力”模型:要求顶尖人才兼具战略、法律、财务、管理、合规、营销素养。日内瓦商学院认证的“法商证书”成为能力背书,而实战中更需突破专业舒适区。例如擅长诉讼的律师,需补足电商产业链知识;公司法律师则要掌握股权架构设计中的税务筹划技巧。
最终团队结构将形成“银三角”:法律专家把控风险底线,商业顾问设计增长路径,交付经理确保方案落地。
3、生态联盟:打破行业的“孤岛魔咒”
法商战略的底层逻辑是开放。瀛和正构建两张关键网络:
跨界“法商合伙人”:与亚洲第一的保险公司、头部券商、顶尖财税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如瀛和已与广东某大型券商团队,参与多个客户投融资方案设计。
百人学术委员会:吸纳法学教授、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组成智库。当某生物科技企业面临监管合规争议时,瀛和直接引入参与立法研讨的专家,提供战略级应对方案。
内部机制同样革新:推行“客户资产共享制”,打破律师间的门户壁垒。规模化律所的核心——内部交易市场与信任机制才是持续增长的引擎。
04结语:躬身入局者的商路征程
“为了这件事,我已经躬身入局。”董冬冬主任为孙选中教授首届中欧法商博士DBA项目班长。这或许象征着瀛和转型的深层逻辑:法商战略不是营销话术,而是需要从认知到能力的彻底重构。
在行业转折点上,瀛和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要求律师放下“专业神坛”的优越感,躬身进入客户的商业战场;要求律所打破百年行规的边界,在跨界生态中重构价值坐标。当“安全地赚钱”成为可量化的服务标准,当法律人从风险旁观者变为价值共创者,这场“范式革命”的真正意义,或许在于重新证明:在技术颠覆与商业激变的时代,专业服务的生命力,终将根植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深度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