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空领域的法律服务业务,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近年来以极具竞争力的专业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如,前几天,由中国民航报指导、《今日民航IFLY》杂志主办的中国通用航空领域专业媒体大奖——2022“IFLY臻选年度大奖”揭晓,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荣获“年度通航法律服务商”2022年度大奖。
今年7月份,《查封扣押等特殊情况民用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基本要求》团体标准立项。该项目的牵头单位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此外,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还成功办理了中国首例通过司法变卖方式处置的公务机。在一架公务飞机资产司法执行合规处置法律服务中,案件涉及合同解除、飞机变卖、留置权、PPI和交割等复杂商业和法律事项,瀛和律师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协助制定可行性方案,最终促成了以司法变卖形式成功处置飞机,成为我国第一起此类案例。
瀛和国际法律事务中心陈栋律师团队克服违约、疫情、飞机丧失维护、公司濒临破产等困境和难点,综合运用商务谈判、法律、税务、海关等专业知识,成功促成系列公务机跨境交易并顺利完成交割。
参与行业标准起草,荣获行业媒体大奖……这些充分彰显了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在通用航空法律服务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那么,航空领域是否是法律服务业务的价值洼地?在航空法治与标准化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殊问题?本期瀛和下午茶,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法规标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亚凝博士,与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国际法律事务中心主任陈栋,瀛和高级合伙人、公司治理业务中心律师蔡璇解读航空法治与标准化。
李亚凝博士
厦门大学诉讼法学法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后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法规标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组织法、国际航空法
社会职务: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机场环境保护学部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交通运输法学会理事、中国民航大学硕士生导师。
获得中国法学会、环境保护部等所颁发的省部级奖项11项,并荣获全球卫生法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芝加哥公约》第二十一条修改、冲突区民航飞行、《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监管机关等工作。